2013年12月11日星期三

蘋果日報- 隔離之必須 - 陶傑



隔離之必須 - 陶傑

南非從前實施種族隔離法。適當的隔離,是應該的,但不是一概憑膚色。

五十年代,美國黑人歌唱家路易阿姆斯壯、納京高,歌藝出眾,但在全國登台,在一些地方,卻不許入住白人的酒店,連與佛烈雅士提一同登台,也必須另住黑人酒店。

這樣的隔離,十分荒唐,因為才藝一樣高,只因生為黑人,卻永久受歧視。

然而在人類商業世界,每天都有隔離:乘飛機,經濟艙和商務位用一條窗帘布隔離。隔離只限一程,下次如果你多付些錢,就可以升級,因此,飛機客位的隔離,由經濟決定,市場取向,十分合理。

香港的清水灣高球會、馬會、深水灣俱樂部,也一樣隔離。如果付不起會費,窮人與狗,不准進入(有時會員的狗,主人攜同,可以進入,狗比窮人高級),在香港,由英治到今日「中國人當家作主、吐氣揚眉」時代,無人異議。

因為人畢竟現實:富人與窮人隔離,標準是錢。當然,殖民地俱樂部的入會費,絕大多數人今生無望加入,不像飛機商務艙,你儲錢三五年,一定也能乘坐一次。因此,香港的會所,其隔離的狀態,與種族膚色相差無幾,在香港相安無事。

還有一種隔離,不但是好事,還值得全世界普及推行。譬如日本許多酒店,雖然接待中國遊客,但因中國人天生喧嘩,聲浪惹人厭惡,日本許多酒店的早餐時段,將中國遊客集中安排在餐廳的另一偏廳,包容他們的噪音文化,讓他們吵個夠,令日本人和歐美人士享受清靜。憑護照國籍隔離,也很好,只是中國許多貪官及其家屬,已經取得美加護照的,日本的酒店就應該嚴一些,訓練員工,憑一對肉眼,由眼前這個亞洲人的衣着五官來辨別:凡在Check-in時聲浪大,並有三分流氓相的,加上一身名牌,帶着個挽着LV小手袋的五歲小女孩,第二天早餐,指示他一家坐偏廳,一定沒有錯。

在西方國家,越來越多高級餐廳在門外指示:讓侍應帶領,安排桌子;甚或在法國,完全以貌取人,許多街頭咖啡座已經公然不做中國遊客的生意,付多少錢也不要,保障有品味涵養的人的人權,就十分好。

在精緻與粗糙、美好與醜陋、文明和野蠻之間,一定要隔離,與種族膚色無關,直到永遠。


发自我的 iPad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