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21日星期五

蘋果日報- 離水一天不死 破解弓魚絕技



離水一天不死 破解弓魚絕技

【《蘋果》記者福建直擊】
一般魚類無法離水生存相信是大眾普遍認同的事實,福建建甌市流傳着一種鮮為人知的民間神技,能令魚離水不死!這種被稱為「弓魚」的綁魚技藝,漁民只要用一根細繩,將魚綑綁成「弓」狀,即使魚離水後依然能存活10多小時,甚至長達一天,絕技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。《蘋果》記者由弓魚達人陳氏三兄弟帶領下,親身了解弓魚不死之謎,發覺魚類離水存活確有其事。但隨着活魚運輸技術日新月異,弓魚正面臨失傳危機!

建甌市是著名的淡水魚盛產區,年產1.5萬噸淡水魚,大部份以弓魚形式出售。這種獨特的技術,源自當地漁民古時在魚塘捕魚後,因沒有供氧設備,造成魚在運送時大量死亡。有村民自創弓魚絕技,用草繩綑綁魚頭及魚尾,再將其彎成弓狀,藉此延長魚離水後的存活時間。弓魚達人陳小鋒說:「弓魚奇妙之處,在於魚離水後還能存活,弓魚冬天可10多小時至一日,放在水庫內半個月不進食都不會死,存活時間視乎氣候等因素而定。」


■弓魚被視為傳統民間絕技,漁民將魚綁成弓形,便能延長魚的存活時間,神乎其技。《蘋果》記者攝

買過百斤弓魚辦喜酒
陳小建、陳小華及陳小鋒三兄弟,是該市享負盛名的弓魚達人,三人由父親傳授技術,每日凌晨5時到山邊魚塘捕魚,再運往管萄市場出售。三弟陳小鋒說,每天出售約500至600斤魚,農曆新年時多則約3,000斤。記者所見,不少市民專誠到市場買弓魚,有人甚至買過百斤弓魚辦喜酒。


為一睹弓魚技藝,早上8時許,記者跟隨陳小鋒到魚塘,池塘養殖約13,000條白鰱、花鰱(大頭魚)、草魚(鯇魚)及鯽魚。陳與拍檔首先張網捕魚,篩選過合適的魚後便開始弓魚。他隨手抓起一條魚,左手捉住鰓位,右手用竹籤利落地刺穿鼻頭,再抽出膠繩穿孔而過及打結。此後,他將魚身彎起來,將膠繩另一端綁住魚尾後拉緊,弓魚過程一氣呵成,僅花7秒。此後,弓魚被放在引入河水的小池內吐污納新,隨後運往市區。


古法「綁水」除魚腥味
二哥陳小華說,弓魚除了延長魚的保活時間,因其不能動彈可避免蹦跳受傷,藉此保持肉質鮮嫩,「魚肉一經碰撞便會受破壞,吃起來肉質爛爛的,猶如豆腐渣」。


有別於現時的弓魚方式,古時弓魚分為兩次弓綁,先用繩綁住魚鼻及肛門偏下位置後,再放入溪河,稱作「初綁」,之後進行稱為「綁水」的第二次弓綁,魚嘴唇繩結不動,只將尾部繩結移到肛門偏上。古法能除去魚腥味,且肚內的水留而不洩,經得起離水運輸。但隨着魚產需求量越來越大,現時已取消綁水步驟。


■漁民清晨時將被弓的鯇魚運往市場出售。


■雖然活魚運輸技術先進,但陳小鋒堅持每日到魚塘弓魚。《蘋果》記者攝

實地證弓魚存活較久
記者實地測試,分別將兩條大頭魚綁成弓魚及直接平放在地,平放的魚存活約10小時,至於弓魚則存活15小時,初步證明弓魚存活時間較長。中國科學院院士、魚類學家張春光說,當地濕度高,而弓魚張開了嘴和鰓,令氣體流動性較大,魚鰓能溶解空氣水份中的氧氣維持生命,加上弓魚無法動彈降低新陳代謝,因此能延長壽命。

傳統技藝正瀕臨失傳
不過,弓魚技藝正面臨失傳,當地的弓魚師傅由早年100人減至約二、三十人。原本打算退休的大哥陳小建,幾經說服後放棄退休。他說:「都不知道有沒有人做,做到我們這一輩,不知道下一代有沒有人做!」但有網民質疑,弓魚對魚類太殘忍了。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