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2日星期日

蘋果日報- 邏輯問題 - 陶傑

邏輯問題 - 陶傑

總編輯劉進圖遇斬,全城憤怒,遊行示威、論壇聲討,立法會也加入,「譴責暴力」。

但是許多加入「譴責暴力」的人,卻避而不敢提「新聞自由受威脅」。

跟一個MBA中環精英閒談,MBA也加進一張嘴巴,譴責暴力,但強調:「我贊同梁振英女兒的觀點,這件事只是暴力,沒有證據顯示,新聞自由跟這件事有關係。」

我說:「既然沒有關係,那麼劉先生遇斬,跟油尖旺任何一個紋身男子、泊車仔、無業遊民遭劈,性質並無兩樣。香港每年都有這類街頭襲擊,為何沒有示威遊行,支持這些死傷者?」

這位美國港裔MBA聽了,沒有說話。

「劉先生遇襲,之所以『全城激憤』,不是因為他是一名夜總會的泊車運輸主任,一名普通的中國籍男子或香港巿民,而是因為他的新聞工作者身份。普通巿民遇襲,不會『全城激憤』,一個新聞工作者遇斬,如果你不覺得是新聞自由的威脅,你加入『憤慨』的行列做什麼?」

對方聽了,說:「總之沒有這樣的證據,有可能是他的私人恩怨。不要凡事都扯上新聞自由。」

「既然是這樣,在邏輯上,這位劉先生遇襲,與一九九二年一位電影監製蔡子明被槍殺、一些藝人被掌摑拳打一樣,純粹出於江湖私人恩怨了。如果是這樣,去醫院探望劉進圖的特首、高官、立法會主席、親中派議員,他們不承認劉先生的遭遇與新聞自由有關,他們應該嚴正聲明:來探望,純粹以朋友身份,不然連中國政府也會誤會,他們之到場,是在毫無證據之下一口咬定是威脅香港新聞自由。」

但是蔡子明先生當年遭槍殺,沒有人說電影創作自由受政治威脅,因為沒有證據,而且被認定為江湖恩怨。今日劉君之傷襲,卻「不分左中右」,齊表憤慨。一樣是暴力,蔡子明之死則並無享受得「不分左中右全城譴責」之「殊榮」。

這就是說,在「不分左中右」之中,其中又分為「威脅新聞自由」與「並無證據」的兩派之間,有一派不應該參與「譴責」。這是個邏輯問題。


Envoyé de mon iPad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