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10日星期四

蘋果日報- 馬後炮說特朗普 - 曾志豪

蘋果日報- 馬後炮說特朗普 - 曾志豪

馬後炮說特朗普 - 曾志豪


(美聯社)

政治人物當選,一般的期望都是信守承諾;只有特朗普,應該是唯一例外,大家最想佢「走數」。不要起圍牆不要趕走穆斯林不要打仗……

如果有人很認真分析特朗普勝出的原因,你可以叫他馬生,名後炮。因為放眼天下,幾乎沒有幾個評論家夠膽說特朗普會勝出,最多的講法,都是「雙方戰情膠着,希拉莉可勝但不穩」。

現在分析,很有馬後炮意味。

馬後第一炮,我們只能承認,無論是再巴閉的評論員,都不能理解一個活在美國市民的心情。

當傳媒、網絡瘋狂分享那些特朗普性醜聞、亂講嘢的精彩片段,其實對那些特朗普死忠粉絲,就是那些「貧窮的白人藍領」,可謂「關我咩事」。他們想要的是改善經濟,增加收入,如果特朗普可以做到,誰他媽的理會他有無搞女人了?老子有錢我也要搞女人啦。

所以這才能解釋,為甚麼性醜聞纏身,卻沒能拖死特朗普選情。

馬後第二炮,希拉莉的克林頓,當日也是性醜聞纏身,但為何仍能得到國民擁戴,就是因為克林頓當年搞好美國經濟。所以,世界是公平的,你克林頓得到原諒,我特朗普也得相同的支持。

另一個分析就不是馬後炮,而是頗多人事前已經預言,鐘擺效應,即是「換個人做做」。

奧巴馬做了兩屆,如果希拉莉再做,至少民主黨要做12年。既得利益者,當然歡迎,但如果是失敗者聯盟,當然想執位,換個莊改改手氣。

台灣的總統選舉都是如此。

馬後還有一炮,便是特朗普的自私自利思想,是世界大潮流。歐洲各國面對難民潮,都有這種排外、本土為先的保護思想。

特朗普當日的起圍牆論,表面瘋狂,但其實很多美國人,頗有共鳴。

所以他的勝利,或許便是這種排外自利的思想勝利。

算了,一切都是,馬後炮。

上一則: 澳門故事 - 古德明

下一則: 盲左眼中的釋法 - 陳也



Z88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