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車的政治不正確 - 陶傑
林鄭月娥拍板馬會捐款三十五億公帑,建設「西九故宮展覽館」。但民間集資建立的「香港電車博物館」卻被這個特區政府否決。
因為「故宮」心繫大中華,而香港電車則只屬本土。
小時候坐電車在上層沿電車路,有大把的花牌參觀:皇都、利舞台、豪華和樂聲的首輪西片,廣告彩牌都有兩三層樓之高。中秋臨近,英京、雙喜等沿電車路的大茶樓,都有設計不同的月餅廣告牌,有的是嫦娥奔月,有的諷刺時弊。坐電車的時候,有一年經過東方戲院對面,新開了一家「歡樂酒樓」。外面有一塊招牌,請來王澤畫老夫子與大蕃薯對酌飲食,王澤毛筆親題:「歡懷暢飲,樂在其中」。將「歡樂酒家」招牌各一字,並為一幅小對聯。
香港的電車,有一股其他城市沒有的人文風味。歐洲的維也爾、布拉格、法國的波爾多,還有英格蘭北部的黑池都有電車,但缺乏香港電車的沿途風味風景。電車最節省能源,而且節奏緩慢,在緊張的都市生活有一份悠閒。香港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之後,電車的慢吞吞,在一切快鏡頭中提供了一種可貴的生活的緩衝。香港的電車,豈止是交通公具,簡直是一種哲學。
七十年代初期,電車開始加一截單層拖車。舊時的電車,尾部有一個鐵爐散發着熱力,三五歲的小孩不慎會燙得大叫。那時的電車雖然擠迫,基層市民都有禮貌,都知道香港是個難民社會,不可以用戾氣來摧毀,因此從來沒有見過香港市民爭上電車、爭座位而吵架或大打出手的。
為甚麼特區政府禁止電車博物館?動機當然是政治。電車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的,今日大陸都流行民國熱,舊上海時代的電車,也成為大陸小資產階級緬懷的對象之一。
李安的「色,戒」其中有動人的一場:女主角王佳芝與大學同學在港大戲劇表演完畢,在石塘咀坐電車。在電車上層,王力宏飾演的小男生對王佳芝表露了愛意,但二人四目交投,相對無言。這種電車的浪漫比起「烈火青春」之直率和赤裸裸,我認為以「色,戒」中的電車為優。
特區時代電車一度無人經營,幾乎廢除,後來法國資金接手,畢竟是歐洲人比較有品格。地鐵和巴士再發達,電車不會淘汰,因為電車是獨一無二,電車上層的那種緩慢悠閒的心情,在一個電子資訊爆炸的瘋狂時代會越來越珍貴。乘電車令我們反省人生:為甚麼一切要那麼匆忙?為何所有約會都要趕?為甚麼不能平靜下來,慢一點,Relax片刻。電車的兩元票價,其中蘊藏的人生價值,又豈止兩元之便宜呢?
上一則: 【幪面超人現身日本馬路】騎旋風號飛馳 網民拍片瘋傳
下一則: 選舉論壇嘥口水 - 左丁山
I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