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7日星期四

人人都是#MeToo(時事評論員 林忌) - 林忌

人人都是#MeToo(時事評論員 林忌) - 林忌

人人都是#MeToo (時事評論員 林忌) - 林忌


立法會即將處理建制派提出的修訂《議事規則》的議案。資料圖片

近日香港的有識之士,紛紛感到局面的絕望,由市民反對拉布,支持修改《議事規則》去自我閹割立法會;到西九一地兩檢,割讓港境予中共執法;以至面對政府各項工程瘋狂超支,無能為力,甚至為了一單非禮的投訴,其實源頭正是特區政府二十年來沒有寸進,關乎民生性罪行法例修訂落後,只會不斷立法、修法去限制議員權力,以至限制良好市民的自由;至於民生的困局,受害人不敢怪政府,卻竟怪議員阻礙政府施政,反過來為政府講說話,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氾濫,實在令人沮喪。

呂麗瑤作出#metoo的非禮指控,而事後暫拒向警方落口供,去指控該位十多年前疑似非禮她的教練,引來香港連日的大爭論;支持呂麗瑤說法的人,包括指性罪行令女受害人難以啟齒,不敢面對承認,在外國往往有案例指出,一些受害人要面對社會的壓力,甚至頂證自己親密的人,令其面對牢獄之災,往往會令當事人寧願不去作供;反對者則認為,非禮案往往只需要一面之詞,就可以令嫌疑人身敗名裂,因此這種不敢報警,卻在公眾單方面作出指控的做法,不應該鼓勵,對被指控者太不公平,否則只會助長有心人生安白造,或藉故報復。
權力令人腐化,絕對的權力令人絕對的腐化;即使在荷李活影圈,以至美國的奧運隊隊醫身上,發生懷疑性侵的大醜聞,其真正的原因,就是這些濫權者,就在其圈中擁有絕對的江湖地位;而負責監察或有責任作出舉報者,都是其朋友門生,於是監察制度不是失效,就是令受害人相信舉報無效的機會極高,於是人人都不敢作聲。
對比起歐美各國,香港這方面的壓抑嚴重得多;由上至立法會,下到私樓的業主立案法團,質疑當權者的,被視為搞事分子;更恐怖的,是這些已經佔盡權力者,更會派七情上面的騙徒,反過來賊喊捉賊,把政府壞事做盡的責任,推到反對者身上──正是你們搞搞震,令工程不斷超支;正是你們搞搞震,只顧政治不理民生云云,而最可悲的,就是那些自命為中立的旁觀者,甚至為其搖旗吶喊。事後這些鄉愿問:「為何不早說?」早就說了!由領展高鐵到奶粉荒,有哪一件不是有市民一早就反對或投訴?「嘈嘈嘈,有用嗎?」張曉明說:「太陽照常升起」。

立法會自我閹割最後監察權

同情呂麗瑤往往出自這種同情心,即社會上各有權有勢者的壓迫,而理解為呂麗瑤選擇不報警;反對呂麗瑤者,除了個別為求抽水者外,則多為見慣社會欺詐,或曾身受冤屈的人;對身受非禮強姦者,指控加害人士要非常多的勇氣,以至面對痛苦的傷口再被翻起;但對一些別有用心者,有爭吵就叫非禮,有感情糾紛又指控非禮,甚至連偷歡事敗也反屈對方強姦,這些都是現實發生過的例子;於是任何制度都無法保障老實而不敢作聲的人,最終制度都是被敢於濫用者去濫用,令夠惡、夠膽、夠包裝者,佔盡便宜;而怕事不出聲的,永遠都是最蝕底。
就在大家爭論應否限制網絡公審的權力,以至遇害應否報警時,我們卻無助地看着立法會,在自我閹割最後的監察權力,令以後政府擺明打劫市民荷包,不久之後,我們人人都是#metoo,即政府無論如何強姦市民意願,我們都無力反抗;一如當年領匯上市,這些年在投訴的後悔者,當年不正是表態支持嗎?

林忌
時事評論員



...................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