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

索尼电视转战大尺寸前景不乐观 恐难改颓势_财经_中国网



索尼电视转战大尺寸前景不乐观 恐难改颓势

  日前,索尼在东京召开发布会,公布电视业务发展方向,即转向大尺寸液晶电视,追求单品附加值,弱化电视销售总量,以高利润带动电视业务复苏。

  索尼推动大尺寸电视战略能够走多远难以得知,但就目前而言,这是最好的选择。

  放弃中小尺寸的原因

  索尼大力发展大尺寸电视不是偶然,下半年,中日韩主流电视厂商均推出了大尺寸电视,如果索尼不能在大尺寸领域占有一席之地,将与这一轮的电视发展潮流脱节。即便陷入亏损泥潭,但索尼并没有放弃电视业务的打算,因此,紧跟竞争对手的脚步,推出大尺寸电视既是顺应行业潮流,也是索尼不得不做出的被动选择。

  从另一角度讲,索尼转向大尺寸也是一次契机。众所周知,大尺寸是既3D、智能化之后的又一个标签,在智能化方面,日系电视企业因其保守的思路注定全军溃败,而大尺寸是在硬件领域的一次革新,对精于制造工艺的日系企业来说,"做硬"比"做软"要容易很多。紧紧抓住这次发生在硬件领域的电视变革,对索尼来说是一根不能放弃的救命稻草。

  从销售端来看,发展大尺寸则意味着单品利润提高但销量将降低,索尼已经意识到了这点,鉴于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判断,索尼将液晶电视全年销售目标下调至1550万台,相比原目标降低了200万台。虽然索尼无法预测大尺寸电视的市场表现如何,但在销售端,索尼已提高了大尺寸电视在Bravia液晶电视阵容中的比例。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,索尼便大幅提高55英寸电视的促销力度,降幅近两成。而在年底的促销季,索尼也计划投入更多数量的大尺寸电视,并加强优惠力度。

  事实上,在各大家电卖场,索尼电视中小尺寸型号仍然有较高的占比,就在8月份,索尼还推出了一系列中小尺寸的电视新品。不过,中小尺寸电视显然不是索尼的强势产品,与同尺寸国产电视相比,索尼液晶电视售价明显高出一大截。这就意味着,在三四级市场,索尼中小尺寸液晶电视不但没有渠道优势,也无价格优势。对中低端消费者来说,价格才是决定购买的首要因素,包括索尼在内的外资电视难以让品牌溢价在低端市场产生价值。因此,索尼抛弃中小尺寸可谓明智之举。

  索尼走大尺寸的障碍

  当然,索尼要想做强高端市场并非易事。在一线市场,高端消费群体的品牌忠诚度较强,但这一市场显然是外资、国产竞争的重点,支撑起这块市场的必然是产品和品牌。

  就产品而言,索尼发展大尺寸最直接的限制是液晶面板。去年,作为削减电视机部门亏损战略的一部分,索尼出售了与三星电子的面板合资公司股份,节约了大约500亿日元的支出。但索尼削减面板投入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这个需求,自出售面板合资股份后,一度传出索尼与竞争对手合作开发OLED电视的报道,索尼还尝试与友达等上游面板厂商洽谈,联合上游企业降低成本共同开发新品电视。

  目前,索尼和国内绝大多数电视企业一样,依赖于上游企业提供面板。近期,索尼最新推出的84英寸超高清电视,为其提供4K面板的恰恰是LGDisplay,而LG自身也发布了超高清电视新品,并于9月份率先在中国上市。

  索尼一直宣称其电视拥有出色的画质,很多消费者也盲从认为,画质就是索尼电视的优势之一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索尼所谓的完美画质都是依靠驱动、芯片、智能控制、控光等外部技术矫正后实现的结果,真正决定画质本质效果的是液晶面板技术,遗憾的是索尼并不掌握这些核心技术。作为电视的最关键部件,面板一直是索尼的短板,这也必将影响到索尼的大尺寸电视战略。

  从品牌号召力来看,索尼连续八年的亏损为这个昔日的"日本制造"领头羊蒙上了一层阴影。从Howard Stringer到平井一夫,似乎没有人能救索尼;从谷歌电视、OLED电视到4K电视,似乎索尼什么都敢跟随又似乎什么都难做到极致;从全面削减电视研发投入、重组电视业务,到悄无声息发布超高清,索尼的电视战略回环往复、飘摇不定。总之,索尼近些年的萎靡表现令人失望,当年推出walkman音乐播放器终结CD机的创新使者已不复存在。



发自我的 iPad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