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16日星期日

狠批無禮 侵犯知識產權 米芝蓮名廚 禁「相機先食」 | 蘋果日報 | 兩岸國際 | 20140216

 

■米芝蓮星級名廚古戎說「相機先食」的舉動很失儀。

「相機先食!」同枱食飯筷子未動,先要讓路給大小手機為佳餚美點拍照,已成為新世代的「餐桌禮儀」,不少人在Instagram、facebook等社交網每天都遭好友的食物照洗版,這股風氣惹起法國米芝蓮星級名廚不滿,狠批無禮、侵犯知識產權,更在餐牌上印上「禁止攝影」的標誌提醒食客︰不要拍,只要吃。

在法國南部城鎮馮特瓊庫斯經營米芝蓮三星餐廳「L'Auberge du Vieux Puits」的名廚古戎(Gilles Goujon),對食客總是把他辛苦創作的美食拍照上載互聯網怨聲連連,直指既是「無禮」舉動,又毀了其他食客的享受,「若人們拍了照,上載到社交網,就沒驚喜了」。古戎以他的招牌菜「雞蛋松露」為例,精心設計至餐盤上猶如擺放着一個鳥巢,中間一枚白玉晶瑩的雞蛋其實內有乾坤,經社交網一再「分享」後,食客未踏入餐廳已知道它的樣子。

菜牌加「不要拍照」圖標

古戎說︰「這些照片有點侵犯了我的知識產權,其他人可以有樣學樣。」而且手機拍攝的照片質素往往差強人意,也令古戎咕嚕不滿,「它們不能讓我的作品留下最佳印象,很討厭」。但他承認,要在餐廳禁止食客拍照「有點複雜」,他有意在餐牌上寫明不鼓勵食客拍照,但仍在斟酌如何遣詞用字,而不會令客人「太震驚」。
即使年輕名廚也受不了「相機先食」潮流。法國34歲新世代星級廚師戈捷(Alexandre Gauthier)已採取行動,在他法國北部加來海峽省的米芝蓮星級餐廳La Grenouillere的菜牌上,加上「不要拍照」圖標,讓顧客明白餐廳內「不歡迎拍照」,戈捷解釋︰「不是嚴禁拍照,但我希望他們三思。」

發推文讚好 食物都涼了

戈捷認為食客為了照相會分心,忘了晉餐的初衷,「他們以前會跟祖母拍攝家庭照,現在卻只拍食物,大家發推文、讚好、評論、回應,然後食物都放涼了」。他說希望顧客走進餐廳,可以抽離於平常生活得到一段享受時光,「要做到這點,必須放開你的手機」。
不過也有廚師深明社交網的力量,去年12月在巴黎開店的圖坦(David Toutain)說飲食界應該與時俱進,「在我創業之初,社交網真的幫了我一把,至今對我仍有助益,這是宣傳呀」。
法國France24網/英國廣播公司

狠批無禮 侵犯知識產權 米芝蓮名廚 禁「相機先食」 | 蘋果日報 | 兩岸國際 | 20140216

有人撐 有反對
「食好嘢旨在晒」

2,567

■在社交網上載美食照被指侵犯廚師的知識產權。

【網民反應】
對於法國名廚不喜「相機先食」的潮流,網民意見兩極,有人說百分百贊同戈捷的說法,餐廳應該放膽嚴禁食客拍攝食物,但也有網民認為顧客付了錢,拍照沒大不了,餐廳也順便得到免費宣傳。

「唔畀影食咗冇證據」

本報網站多位讀者對兩名法國大廚的說法大呼「Support」,不過也有人直言︰「食好嘢都係旨在晒,唔畀影即係食咗都冇證冇據,食來都冇意思。」這可能也反映了部份手機一族的想法。
外國網民「Lon」也撐戈捷,說「百分百同意!戈捷說得好。」「islandpilot」卻反對︰「好吧,不拍食物。那麼也沒有宣傳了,再也沒人上傳照片,並談論着食物有多美味。」
有網民批評廚師不該企圖「控制」食客如何享受自己的盤中餐,也不同意拍照關乎「知識產權」,會遭人偷去烹飪靈感,「難道我們不許(音樂人)發行音樂或唱片,因為其他音樂人可能會抄襲?」認為食客拍照也是讚美食物的一種表現。「真的,若人們不再為他們的食物拍照,廚師才真的要擔心。」
法國France24/eater網

集體自戀?沒安全感?
「我世代」過度分享

2,705

■食客以前會跟親友合照,現在多數只顧拍攝食物。

未食先拍照,是社交網站興起的副產品,facebook、Twitter、Instagram、flickr等網站,都很方便用戶用手機拍下身邊大大小小事分享。到底這現象只是一時潮流,還是更深刻的社會趨勢,專家意見分歧。

「呃like」肯定自己

美國《時代》周刊去年就有一期封面故事,把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一代,形容是「我、我、我世代」(The Me Me Me Generation),形容他們看電視真人騷長大,把自我看得無比重,事無大小都分享,一心以為自己的一切都有趣。有心理學家指這一代人有嚴重集體自戀,事實上美國20來歲一代有自戀人格障礙的比率,差不多是65歲以上人士的三倍。
部份心理學家則有相反看法,指過度分享的人其實是出於沒有安全感,想博多幾個「讚」肯定自己。也有社會學家認為部份過度分享的人是因身邊知音難求,藉分享走捷徑尋找同道中人。
但一個美國消費者調查報告發現,近半34歲以下被訪者認為「自拍」已不酷,反映過度分享可能只是一時做過頭,現在人們就算分享,也多了限制分享對象。
美國《赫芬頓郵報》/《時代》周刊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