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8日星期二

台灣師傅即場創作 1噸米半日砌巨形米龍

台灣師傅即場創作 1噸米半日砌巨形米龍

【專題籽】無草圖即場製作 台道長砌兩噸米龍

【專題籽:港情講趣】
這邊倒米,那邊精雕細琢,西環海濱出現了一條巨型米龍,由台灣第三代米龍師傅李游坤和團隊日前花了半天時間,用兩噸米親手堆砌而成,將在道教醮會「羅天大醮」會場向市民展示。


台灣第三代米龍師傅李游坤和團隊,在香港「羅天大 醮」醮會堆砌米龍。

米龍屬於閔南和潮汕一帶的道教文化,是鎮壇儀式中的重要元素,用作向龍神祈福,李游坤分享道:「在台灣,一般新廟宇、工程公司和新屋入伙時會做這儀式。經過新工動土,工程破壞土地,米龍代表安鎮土地龍神。」香港道教沒有這元素,今次亦受邀參與本地的打醮。李游坤師傅今年要在廈門、馬來西亞、香港和台灣合共砌五條金龍,其中最大的在廈門三官道院,用了一萬斤米(約六噸),花兩天時間砌成;小的一般花半天或幾個小時。過江米龍來到香港因為空間問題縮水,「我們都是現場根據場地大小而做,沒有草稿。」團隊徒手拿起一袋袋百公斤的白米,創造出活靈活現的米龍。

龍爪有力 龍鱗最難砌

李游坤笑說:「不單是宗教儀式,還是傳統藝術。」記者問他最大的技巧是甚麼,他謙說:「沒有啦,不過一定要龍精虎猛,龍爪要有力,對不對?這個是重點。」製作米龍最花時間是把龍鱗(金銀幣)一顆顆仔細地擺上去,「米不能載重,很容易滑下來」,團隊成員有老有少,全都聚精會神地將金銀幣擺上,還多番審視確認位置方向。李游坤分享說台灣年輕人對米龍藝術有興趣,不少大學生跟他學習,「不單止是宗教系的學生,設計系和藝術系的也有。」
現年六十八歲的李游坤是道長,道教世家出身,師承父親,在壇場上邊做邊學,製作米龍已經三十多年,「以前經濟沒那麼好,龍沒有做那麼大,很小的一張草蓆開始,以前都是用雞蛋和鴨蛋當眼睛。現在因為經濟繁榮,我們就越排越大。」家族裏有十一位成員都做了道士,「他們一般從小開始學習道教。」李游坤選擇讀書,就讀於中國醫學院(現中國醫學大學),畢業後開藥房,從事藥劑師工作,「生意不是很好,而且我是獨生子,要傳承祖傳的道法。」李游坤的父親正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元老道長李松溪,「我本來不太喜歡、不太相信,我讀科學,跟宗教有點衝突。」下定決心承繼家業後,他報考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,成為台灣第一個取得碩士學位的道長。現在李游坤的獨生子也跟隨在旁,已經學習了四年多。


鋪滿錢幣的米龍金光閃閃。


大米承重能力不佳,擺放金銀幣要小心翼翼,最花時間。


米龍藝術跟沙畫相似,要堆砌出細緻圖案。


來自不同大學宗教系、設計系和藝術系的學生都跟隨李游坤學習米龍藝術。


團隊就地取材,酒店房卡都可以用作工具。


於廈門三官道院用一萬斤米堆砌的米龍,是李游坤目前製作過最大的米龍。


米龍完成後,師傅以雞血進行安龍儀式。


李游坤說用哪種米都可以,主要象徵我們以農立國。

米龍展示:

地點:堅尼地城城西道海濱區
羅天大醮文化展演區祭台旁
日期:即日至11月30日
時間:9:00am-8:30pm

facebook:羅天大醮2017

記者:列淑華
攝影:潘志恆(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編輯:陳慧玲



...................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