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11日星期日

「學饒」求真辨證 - 陶傑

「學饒」求真辨證 - 陶傑

「學饒」求真辨證 - 陶傑

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,不重細節,又被五毛式愛國主義集體洗腦,大量低端人口,大腦退化、四肢發達,其民族的優點,正如梵蒂岡的親中紅色主教蘇龍多之定性,只是「工作、工作、工作」(還加上「飲食、飲食、飲食」,如果飲食消費促進消費GDP而帶動全球經濟暢旺,也是一種優點的話),這個時候,如果下一代恢復「中國歷史教育」,明智的家長就要小心。
紀念國際漢學家饒宗頤先生的最佳方式,就是除了要學饒先生之理性冷靜,學習饒先生治學之「重細節、重比較」,不要什麼事都以中國為視點,要由西域、中亞、歐洲,總之跳出中國的框架,用新的視野和角度,不帶感情,回望中國,以及這個民族的問題。
這就是不必「饒學」,只須「學饒」的關鍵。
譬如,明末崇禎皇帝在李自成追殺之下,在煤山上吊自殺,國民黨的教科書說「明思宗煤山殉國」;其上吊的一棵槐樹(後來被中國紅衛兵成功砍伐),前有一塊碑寫着:「明思宗殉國處」,即為民國時代所立。
但是,什麼叫做「殉」呢?商周以來發掘的大量古墓,包括兵馬俑,有動物殉葬、宮女殉葬的骸骨,「殉」,指階級低一等的人,或比人低一等的畜生,或沒有生命的物件,為一個地位高端的人,或至高無上的理想,如君王、皇帝、主公,一起去陪死,亦有殉國、殉節、殉情。
好了,明思宗自己,明明就是大明國的至高大老闆,朱姓皇朝傳至十三代的天子,朕即國家,明思宗在位自殺,在邏輯上,就是「國家」本身死了。陪明思宗一起自殺的明末遺臣,才是「殉國」,明思宗本人自殺,是「國崩」,無所謂殉與不殉。
還有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,日清戰爭戰敗服毒自殺,中國歷史教科書亦稱「殉國」。
寫書的人忘記了:明思宗自殺之後,異族的滿清蠻夷入關,一個外國統治了中國。顧炎武、黃宗羲、王船山、八大山人,皆哀「亡國之痛」,「國」到了大明一六四四年就完結,其後的漢人丁汝昌只是為一個滿清異國的蠻夷政權打工,另一個外國日本,發生了戰爭,打敗自殺,又「殉」的是什麼「國」呢?
如果說,不要緊,丁汝昌守護的還是中國人的領土。那麼台灣也是中國領土,太平洋戰爭期間,日治的台灣,漢人李登輝的阿哥做了日軍,死於對西方盟國的戰爭,李登輝的日籍兄長,不也一樣陣亡而「殉國」了嗎?
一詞「殉國」,已經作弊,遑論其他。讀中史而「學饒」,就是要抓細節,重今古中外的比較,就抓得出許多條撒賴說謊的狐狸尾巴來。



...................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